LoveMatters 谈性说爱中文网

一个谈性说爱的安全屋 · 中文性教育网站

对内心的“房间”说“再见”

发布,

更新

性别暴力,强丨暴,房间
影视截图
[lm_breadcrumb]

对内心的“房间”说“再见”

[lm_byline]

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性治疗过程,对那个囚禁他们的房间说了“再见”,才真正走出那段历史,走出那个阴影。对房间的告别,意味着对创伤的告别。

<微信关注lovematterschina,和荷小爱约起来!

(谈性说爱中文网特约专栏人们对于性别暴力受害者心理创伤的关注,远不如对他们身体自由的关注。而前者,对当事人的影响可能更为沉重和深远。

影片《房间》就是这样一部关注性别暴力受害者心理创伤的影片。那一间房,是强暴者老尼克囚禁母亲乔伊七年的房间,是乔伊儿子杰克出生并且长到五岁一直身处其中的房间;同时,也是他们母子二人心灵需要走出的房间。

在我看来,影片前半部的主角是妈妈,后半部的主角才是儿子。被囚禁的七年,妈妈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,但是她不仅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下常见的“斯德哥尔摩综合征”,即同施暴者站到一起;也没有出现更常见的“习得性无助”,即放弃反抗和逃脱的信念;乔伊甚至还保持着非常清醒、机智的头脑,精心地呵护着儿子的心理健康,带着儿子锻炼身体,提供给儿子在那种情况下称得上丰厚的爱。正是这一切的支撑,母子最终有勇有谋地策划了出逃,重见天日。暗无天日囚禁七年,这个女人心中始终光明。

她是强者吗?是的。但是,她有心,那颗在阴暗中苦苦支撑,却在重见天日后崩塌的心。

孩子总是容易受到关注,逃出牢笼后,儿子杰克的心理健康在第一时间被医生高度重视,出院后医生还到家中对他进行心理辅导。但是,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母亲乔伊的心理状况,仿佛她是成年人便可以自愈,仿佛逃出牢笼后自由的喜悦可以清洗一切创伤。同样被忽视的,还有乔伊父母的心理状况,失踪七年的女儿突然回来,这个家庭里,每个成员都需要心理救援。很遗憾,需要,却没有。

在影片中,危机的爆发由外祖父罗伯特不愿“正视”外孙杰克那一瞬开始。网上一些影评无法理解罗伯特对乔伊母子的“冷漠”。其实,罗伯特无法正视的,不是这个孩子,而是“强丨暴犯的儿子”。对于这个老人而言,这个活生生的外孙,就像时时在他身边提醒,过去七年这个家庭遭受的痛苦,过去七年他自己的女儿遭受的痛苦。那不是一个孩子的脸,那是施暴者的脸。最终,罗伯特匆匆离开,也许这是他最好的选择,可以停止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伤害;但是他的离去,也将乔伊推进无法释放的抑郁中。
>
性别暴力,强丨暴,房间
影视截图
<

她,终究不能一走了之。

面对过去同学的照片,乔伊想起自己被毁掉的七年;她开始对母亲发脾气,说伤害她的话;她甚至开始训斥儿子,而在牢笼中她一直对儿子温声细语。回到亲生父母身边,她又退化成了当年那个17岁的偏执女孩儿。

这个女孩需要帮助,这个家庭需要帮助。可是,一切并没有发生,现实给了她,和他们二次的伤害。记者的提问令她伤心和自责,无法直视,这最终导致了乔伊尝试自杀。七年的暴力,她没有自杀;被关在斗室里,她没有自杀;没有经过疗救的心理创伤却将她逼上绝路……

幸运的杰克,受到心理健康关注的他情况却大不一样。我们一点点看到这个小男孩儿的变化:由不会上楼梯、出门戴墨镜等与社会的隔离,到和外婆一起去购物;由只对母亲悄声说话,到和邻居开心地打招呼;由不敢正视别人,对提问一副惊恐的蜷缩状态,到和同龄伙伴一起出去玩耍;由无法离开母亲的陪伴,到剪掉自己的头发送给母亲“给她力量”……

影片中,男孩剪发的场景是极具有象征意义的。在这之前,力量都是母亲给他的,从这时开始,他在给母亲力量了。这是他独立、成长的标志。

杰克的成长,来自人们对他心理的呵护。心理医生,对杰克使用了“绘画疗法”,让这个孩子的内心一点点敞开;外婆的新老伴儿,似乎也精通沟通之道,不是贸然和蜷在楼道的杰克打招呼,而是自言自语,不经意地引导杰克“上钩”;那条宠物狗也立功不小,在心理辅导中,“动物陪伴疗法”已经很流行了,情绪低落、心情抑郁的人接触小动物心情就会改善,变得健谈,喜欢交流,愿意运动,而这些都有利于走出心理阴影。也就是说,杰克在心理干预面前,迅速地拥抱了这个对他来说全然陌生的世界。

最令人感动,也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结尾。杰克要求回去看一看“房间”,乔伊则有些不情愿;杰克对着盆栽、椅子、桌子、衣橱、水槽、天窗和房间一一说再见,母亲则站在门口不愿意踏入一步,问儿子:“可以走了吗?” 最终,还是杰克对妈妈说:“妈妈,和房间说再见。”乔伊低声地说出来了。从心理治疗的角度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性治疗过程,对那个囚禁他们的房间说了“再见”,才真正走出那段历史,走出那个阴影。对房间的告别,意味着对创伤的告别。

乔伊对儿子说:你又救了我一次。

杰克的外婆说:“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,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。”是的,没有人可以在创伤之后“不治而愈”,对性别暴力受暴者的心理帮助应该成为社会的普遍意识。这是社会工作者、心理工作者的必修课,也是每个家庭成员,要时刻意识到的问题。

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,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。

(文/方刚,性社会学博士,主要从事性多元、性教育、男性气质 、性别暴力研究,“联合起来制止针对妇女暴力运动”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唯一成员,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,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,出版著作50多部。)

(特约专栏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。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。)

请我们帮助彼此变得坚强,推荐阅读:十三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性别暴力故事 >
< >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了解 LoveMatters 谈性说爱中文网 的更多信息

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。

Continue reading